孟村回族自治县历史沿革
发布日期:2021-12-22
来源:孟村回族自治县志
商代(约公元前11世纪),今县境内已有人居住。
春秋(前770—前476年)战国时期(前475—前221年),县境属齐国地。
秦(前221年~前206年),属齐郡。楚汉战争时,项羽分齐郡置济北郡,县境属济北郡。
西汉,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始,属幽州勃海郡之高成县。元始元年(公元元年),汉平帝刘衍在今孟村设宛乡城,赐予宛乡侯刘隆作领地。东汉永和五年(公元140年)改属冀州渤海郡。
东晋沿汉制。
北魏初,本县境属渤海郡之高城县(西晋时改高成县为高城县)。太和十一年(公元487年),属瀛州浮阳郡之浮阳县、高城县和沧州。
东魏、北齐时县境隶属未变。
隋开皇初年(公元581年),废浮阳郡,本地改隶渤海郡。开皇十六年(公元596年),析高城县地一部设浮水县(在今县境内之新县镇),县境分属高城县、浮水县。十八年改高城县为盐山县。大业元年(605年),撤浮水县,三年(公元607年),今县境隶渤海郡之盐山县。
唐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,复置浮水县,县境属浮水、清池二县地。贞观十二年(公元638年),饶安县移治浮水故城,并改名新饶安(即今之新县镇),今县境属饶安、清池和盐山县地,属沧州。
五代十国时期,隶属未变。
宋熙宁四年(公元1071年),省饶安入清池,今县境隶属清池县、盐山县地,仍属沧州。
元代,县境隶中书省河间路沧州,属清池、盐山县地。
明洪武元年(公元1368年),清池并入沧州隶河间府,今县境属河间府沧州、盐山县地。
清初,县境所属未变。雍正九年(公元1731年),沧州改属天津府,今县境仍属沧州、盐山县地。
1913年,撤沧州设沧县,县境分属沧县、盐山县地。1928年10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,至1936年7月,县境隶河北省,属沧县、盐山县辖地。1937年6月,县境属第七督察区。1938年8月,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六督察专员公署成立,辖沧县、盐山等七县,今县境分属盐山县、沧县。1941年1月,隶属于山东省冀鲁边区。今县境分属沧县、盐山县地。1942年11月,今县境分属青城县、沧县、盐山县。
1944年1月,青城县与新海县合并为新青县,今县境北部属青城县第二区(亦称杨寨区)。1945年9月,盐山县城解放,恢复原建置区域,并与靖远县合并,称靖远县,属山东省渤海一专署。今县境分属靖远县、沧县辖地。1948年,隶属未变。1949年5月,靖远县改称盐山县,属山东省沧南专区。沧县属河北沧县专区。本县分属沧县、盐山县。1952年11月,盐山县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,今县境仍属盐山、沧县境地。
1955年11月,孟村回族自治县成立,属沧县专区。1958年4月,沧县专区并入天津专区,12月,天津专区撤消,并入天津市,盐山县从属之。1958年11月,自治县与盐山县、庆云县合并,称盐山县。1959年3月,原县域更改为盐山县孟村回族自治区。1961年6月,恢复沧州专区,盐山县隶属沧州专区,自治县境亦属。1962年5月15日,恢复孟村回族自治县建制,仍属沧州专区。
——摘自《孟村回族自治县志》